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屬疾病嗎?談青少年糖尿病
發布日期:2022.05.17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屬疾病嗎?
談青少年糖尿病
作者:小兒遺傳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王碩郁 主治醫師
糖尿病,可分為多種類型且有不同的致病機制,共同特徵是因為胰島素的分泌或作用,或兩方面同時缺陷所致長期高血糖。許多人覺得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疾病,跟嬰幼兒、兒童或青少年毫無關係,或者是聽到嬰幼兒、兒童或青少年有糖尿病,就主觀的認為一定是先天的,其實不然,目前為止,兒童或青少年的糖尿病大部分是多因素造成,後天因素很重要。在糖尿病的多種類型中,第1型糖尿病是兒童或青少年中最常見的糖尿病,其他常見的糖尿病還有第2型糖尿病和年輕人成年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young)。以下簡單介紹這三種青少年較常見的糖尿病。
首先介紹第1型糖尿病,在台灣<19歲的第1型糖尿病的年發生率為每 100,000人中有4-5 例,與歐美國家比相當低,因此國人對此疾病了解較不足,在19歲之前的好發年齡,以5到7歲及青春期中期為多。第1型糖尿病是絕對胰島素缺乏,家族史比率低,大部分是後天產生自體免疫抗體去破壞製造胰島素的β細胞,使其無法分泌胰島素所致,只有極少數是先天性基因異常引起。第1型糖尿病發病時多會出現症狀,如易渴、多尿、多吃甚至體重減輕,造成夜尿或尿床持續出現,若有以上狀況,可以血糖及/或糖化血色素測量確認。若未及早發現,數天至數月後將發展至糖尿病酮酸中毒,出現呼吸急促、腹痛、嘔吐甚至昏迷。第1型糖尿病治療以胰島素控制,要時時自我血糖偵測,同時須飲食控制及維持良好的運動及生活習慣。
隨著進入21世紀,肥胖和第2型糖尿病的流行率有增無減,影響的年輕成人和兒童比過去更多,兒童發病年齡以青春期之後為多。第2型糖尿病是因為胰島素阻抗及相對胰島素缺乏造成,家族史比率高。第2型糖尿病較不會出現症狀,常因為出現黑色棘皮病、肥胖合併家族史等等因素予以血糖及/或糖化血色素測量後確認。若長久未發現,也可能發展至糖尿病酮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甚至昏迷。青少年第2型糖尿病治療第一線為改變成擁有良好的運動及生活習慣,藥物以口服雙胍類為主,若控制不佳,因未滿18歲藥物限制,直接加上胰島素治療,同時也要自我血糖偵測及飲食控制。
年輕人成年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單基因突變引起的β細胞分泌胰島素受損造成,目前已知10個以上的基因可致病,大約占全部糖尿病的1到2%,為體顯性遺傳,家族史幾乎100%且大多在25歲之前發病,這些病人的臨床症狀差異大,可從類似第1型糖尿病的症狀到無症狀,常被誤診為第1或2型糖尿病,酮酸中毒傾向小。治療因不同基因異常而異,包括改變成擁有良好的運動及生活習慣,口服硫醯基尿素類口服降血糖藥或胰島素治療,同時也要自我血糖偵測及飲食控制。
青少年糖尿病慢性併發症與成人一樣,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腦血管、四肢血管)和微血管(如視網膜、腎臟、神經血管)病變,也都與達到的控制程度成反比,且他們將在疾病中度過更長的生命週期,若不嚴以控制,出現慢性併發症機會更高。
青少年正面臨發展身份、自主性和親密感的重要階段。患有糖尿病的青少年還面臨著與糖尿病相關的心理壓力,包括血糖監測、胰島素或其他藥物治療和飲食限制,以及對急性和慢性併發症的恐懼。因開始獨立承擔日常糖尿病管理,常與家庭成員出現緊張關係,因而容易破壞其認同感和獨立感,並改變未來計劃,影響他們對後續治療選擇和行為的態度,使得在治療青少年糖尿病變得更加困難。因此,有必要多確定患有糖尿病的青少年所面臨的心理和認知障礙,了解其需求以幫助他們獲得有效管理疾病所需的技能及心理支持,也須給予足夠的社會支持以減少抑鬱、焦慮、行為和飲食失調的發生。
青少年是一個獨特而關鍵的發展時期,及早發現及治療糖尿病可減少成年期對健康的威脅,以上內容讓大家了解青少年糖尿病的初始表現及青少年對疾病認知的特殊狀況,以幫助患有糖尿病的青少年度過這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關鍵字: 青少年、糖尿病、青春期、心理
高醫醫訊第41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