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青少年遠離菸癮

發布日期:2022.05.19

幫助青少年遠離菸癮

 

 

 

作者:家庭醫學科 尤于萍 戒菸衛教師/張家禎 主治醫師

 

 

 

     陳小弟是個15歲國三生,菸量是一天10支,菸齡為2年,被他的阿公帶來醫院求助戒菸門診,一進戒菸衛教室,阿公用著很嚴厲的口氣告訴戒菸衛教師:「請幫助我孫子一定要戒除菸!」在旁的陳小弟頭一直低低的,冷酷地不願多說話戒菸衛教師從會談當中,慢慢的抽絲剝繭,陳小弟背後的抽菸動機原來他是想引起父母親的注意,離婚的父母親忙於工作,分身乏術無法擔起照顧陳小弟故從小學二年級開始都由阿公包辦日常生活起居,但在他的內心深層總是渴望父母親溫暖的愛故藉由抽菸行為,讓學校記過,再藉由偷竊行為,讓少年法院也介入關懷,以上種種行為希望能讓父母親注意到他,來關心他

 

 

        青少年時期自我控制力較低,容易受到外在引誘,容易做出衝動決定。青少年時期一旦開始抽菸則很容易成為終身癮君子且不易戒除,可能在壯年或中年之前遭受各式各樣的器官病變及癌症威脅國民健康署108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紙菸吸菸率在國中學生為3.0%;高中職學生為8.4%,推估超過8.1萬名青少年使用紙菸。國中學生電子煙使用率2.5%(男生3.8%,女生1.1%)高中職學生5.6%(男生8.6%,女生2.2%);推估超過5.7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

 

 

    由於青少年不適合使用戒菸藥物,必須運用認知行為治療、正向心理學等策略,來協助青少年戒菸。常用會談技巧:

 

(一)建立友善關係,降低青少年防衛抗拒:

    在會談過程當中,鼓勵青少年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所表達的事情是可以被接納,勿用「否定」或「說教勸導」方式,讓青少年願意敞開心胸,才能更進一步了解及幫助。

 

(二) 重新詮釋,正向思考方向及友善溝通:

     幫助青少年在敘述事情時,引導用正向角度與語言,說出青少年內心矛盾情感,強化青少年想要長大、親情關愛等值得被讚賞的正向特質,重新去詮釋抽菸背後的動機,進而幫助青少年更了解最深層的自己。

 

(三)尋找經驗分享,朝著正向發展可能性:

     一起幫助青少年整理出成功不吸菸經驗分享,並學習更多的成功機會,發現自己能夠執行不抽菸的行為,因此提升自我價值感,更能肯定與接納不吸菸的自己。

 

(四) 探索了解個案優點及潛能,鼓勵肯定自我存在價值:

     引導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優點,藉此加強具備的長處和能力,同時慢慢的丟棄覺得自己沒能力的想法及被貼標籤之負面形象,使其能敘述說出正向的自我。

 

(五)提升個案未來希望感與成就感:

    引導青少年認識最內層的自己,一起共同討論規劃戒菸目標及計畫,當中也會提升青少年對自我的肯定,慢慢走向正向的未來。

 

 

         經過數次的會談,戒菸衛教師運用會談技巧,陳小弟漸漸地建立自我的信心,於是戒菸衛教師和陳小弟一起共同訂定戒菸計畫,慢慢給予陳小弟正向知識,透過「自我肯定」及「增強抗逆能力」,找到陳小弟內在心理之需求想法,從中帶領著陳小弟更了解自己的個人特質及潛能優勢,規劃著未來,使其能獲得自我價值感及成就感,為自己的夢想邁進。

 

        最後一次會談後,走出戒菸衛教室時,陳小弟主動向著疼愛他的阿公說聲:「對不起!」,在這舉動中,可感受到陳小弟真誠的改變,更知道自己未來的路,不再迷惘,做個健康的自己。

 

          戒菸團隊運用認知行為治療、正向心理學帶領青少年進入戒菸領域,以「同理」角度切入,才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去發掘個案的「優點」和「特質」,去幫助個案發揮自己的長處,找到原本被遺落的能力,創造出自己的成就感。本院家庭醫學科有設立「戒菸門診」,有專業的醫師與戒菸衛教師,為青少年及家長提供戒菸服務。

 

 

中華民國111年4月

高醫醫訊第41卷第11期

Search

進階搜尋

關閉